学校资讯

School information
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学校资讯 > 校园新闻

勤研以善教 指导以致远——新乡市铁路第二中学开展大单元教学观摩研讨活动(一)

发布时间:2023-12-07 浏览:980

  众智之所为,则无不成也。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,强化课堂教学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主旋律。为了更好地落实“新课标”课程理念,更好地指导教师在新课标背景下打造高效课堂,提高专业素养,2023年12月6日、7日两天,新乡市铁路第二中学开展了大单元教学观摩研讨活动,特邀新乡市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中语文教研员刘丽芳老师、新乡市一中特级教师吕庆生老师入校指导教学工作。活动分为讲课、评课两个环节,学校全体教师参与了本次活动。

  01语文学科

  教师风采

  高中语文鲁文惠老师执教了选择性必修中册《记念刘和珍君》、《为了忘却的记念》联读课,鲁老师立足单元主题及单元目标,以“建党102周年寻找革命英烈”撰写推荐词致敬英雄为情景任务,确定课时目标,设置学习任务,安排探究活动。学生在老师提供的导学流程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、合作探究,参与感强烈,课堂思考深入,课堂气氛活跃,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得到了很好的落实,也使大单元教学的理念在课堂中落地。

  矛盾的笔触,深切的缅怀

  ——《记念刘和珍君》《为了忘却的记念》联读

  【单元学习目标】

  (1)学习中国革命传统作品,了解旧中国人民的苦难和革命先驱的斗争历程,理解革命文化的精神内涵,体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志士和广大群众为国家解放、民族新生而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。

  (2)阅读课文,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,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,品析文中的典型人物形象,获得审美体验。

  (3)有感情地朗读作品,感受作品的语言美。从词、句、精彩段落等方面入手,细细琢磨、推敲字词,品味赏析字词句含义,并引导学生结合作者的思想情感等体会文章中记叙、议论、抒情相结合的特点。

  (4)从艺术形象中获得革命精神的熏陶和感染,汲取人生营养,激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。坚定革命志向,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,形成正确的世界观,人生观和价值观。

  (5)研读课文,了解纪实作品和虚构作品各自的特点,分析表现手法,崇敬时代英雄,借鉴本单元的纪实性,散文的写作技巧,写一篇纪实性散文。

  【单元说明】

  本单元是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,属于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,该单元的人文主题是“苦难与新生”,共选取了六篇文章,虽侧重点不同,但都围绕“苦难与新生”这一主题,旨在引导学生思考中国革命的意义,深刻认识革命历程,理解革命文化的精神内涵,激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,更好的认识历史,把握当下,树立当代中国人的文化自信。

  【课时安排】第二课时

  【教学目标】

  1.通过概括事件,认识其人,感受人物高尚品质;

  2.结合写作背景,体会情感,领略抒情笔法之妙;

  3.结合所学手法,理解技巧,提高写作表达能力。

  【教学重难点】

  教学重点

  阅读文本,概括事件,分析人物形象

  教学难点

  体会情感,领略抒情笔法之妙。

  【教学过程】

  一、情境导入

  缅怀革命先烈,争做时代新人,恰逢近期有“建党102周年寻找革命英烈”评选活动,为了激发新时代青年的革命情怀,校领导特意在学校开展这一活动,鲁迅先生的《记念刘和珍君》《为了忘却的记念》这两篇文章符合这一主题,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,为你推选的人物写一段推荐词(100字左右),向他们致敬。

  二、学习目标

  1.通过概括事件,认识其人,感受人物高尚品质;

  2.结合写作背景,体会情感,领略抒情笔法之妙;

  3.结合所学手法,理解技巧,提高写作表达能力。

  三、任务一:识其人——他们是谁?

  活动1:阅读《记念刘和珍君》和《为了忘却的记念》说一说你看到的刘和珍、白莽与柔石

  讨论概括:我们知道,在写人记事散文中,人物形象,往往在一件件生动的事情中得到凸显。那么刘和珍、柔石和白莽是怎样青年呢?课前,我们已经布置同学们阅读文本,梳理人物形象,请同学们说一说文中展示了他们的哪些事情?体现了他们怎样的形象?

  事件概括

  人物品质

  教师引导:

  1.这几个人有什么共同点?

  2.作者在叙述他们的事情时,有什么共同点?

  四、任务二:悟其情——忘却还是记念?

  活动1:研读课文,根据典型句子,分析不同句子抒情笔法,并分析手法与表达效果。

  教师展示典型句子:《纪念刘和珍君》

  1.我已经出离愤怒了。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;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,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,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,奉献于逝者的灵前。

  2.惨象,已使我目不忍视了;流言,尤使我耳不忍闻。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?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。沉默呵,沉默呵!不在沉默中爆发,就在沉默中灭亡。

  《为了忘却的记念》

  1.我就想写一点关于柔石得文章,然而不能够,只得选了衣服珂勒惠支夫人得木刻,名曰《牺牲》,是一个母亲悲哀地显出她的儿子去的,算是只有我一个人心里知道的柔石的记念。

  2.可是在中国,那时是确无处写的,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。

  要写下去,在中国的现在,还是没有写处的。年青时读向子期《思旧赋》,很怪他为什么只有寥寥的几行,刚开头却又煞了尾。然而,现在我懂得了。

  教师总结:

  《记念刘和珍君》

  《为了忘却的记念》

  特点

  直露显豁

  曲折隐晦

  具体手法

  反语、反复

  用典

  表达效果

  对中外反动势力的强烈批判与谴责

  含蓄表达对当局政府的不满

  活动2:深入文本,思考抒情笔法为什么会不同?

  不同

  《记念刘和珍君》

  《为了忘却的记念》

  环境

  “三一八”惨案后,当时的反动文人在一些刊物上发表文章对爱国青年进行污蔑、中伤,致使鲁迅先生悲愤之极,同年四月,写下了这篇纪念文章。

  白色恐怖主义的威胁,蒋介石利用特务匪徒捣毁进步的文艺团体、书店,查禁进步书刊,通缉、逮捕甚至秘密屠杀进步作家。

  写作时间

  《记念刘和珍君》写于刘和珍遇害后第14天,作者参加刘和珍追悼会后第7天,此时正处于事件的当下期,悲愤难抑,不能自已,因而抒情浓烈,感情直露。

  《为了忘却的记念》写于五位烈士遇害两周年,当时激烈的情感经过时间的沉淀而变得深沉和内敛,情感波动也没有前一篇那么大。

  情感对象

  执政者和流言家

  “左联”五烈士

  活动3:品味情感,理解“忘却”

  教师引导:两篇文章都提到了“忘却”,比如前者说“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”,后者则说“我不如忘却,不说的好罢”,请结合全文,谈谈你对这两种“忘却”的理解。

  五、拓展延伸

 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:“我们从古以来,就有埋头苦干的人,有拼命硬干的人,有为民请命的人,有舍身求法的人……这就是中国的脊梁。”鲁迅先生沉痛纪念的刘和珍、白莽、柔石、冯铿、李伟森、胡也频,又何尝不是中国的脊梁呢?假如他们其中的一位要参与“寻找革命英烈”评选活动,你会选谁?请为他(她)写一段推荐词,推荐格式:我推选的人物是——,推荐理由——。

  要求: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,100字左右。

  示例:我推选的人物是柔石

  推荐理由:以哀沉的眼光看着那个时代,以微弱的力量对抗那个社会,以炽热的心脏爱着这个国家,他面对社会的黑暗没有沉沦,而是批判,希望解放人民的思想,促进社会的变革。他为这个理想奋不顾身,奉献自己的一切。他是这个时代一道亮眼的光,一座高大的丰碑,指引我们前行的道路,他就是本次我推荐的“寻找革命英烈”候选人——柔石。

  教师总结:看似“忘却”,实为记念。鲁迅先生用他的笔触,抒发了对革命先烈的缅怀,身为新时代的青少年,我们怎么缅怀?要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:“我们缅怀革命先烈,为的是继承他们的遗志,发扬他们的精神”是啊,我们应该把缅怀付诸到行动当中,接好革命先烈为民族大义而奉献自身的接力棒,铭记历史,牢记精神,才是当之无愧的缅怀!

  最后,让我们用鲁迅先生在热风中的一段话共勉:(指导学生齐读)

  “所以我时常害怕,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,只是向上走,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。能做事的做事,能发声的发声。有一分热,发一分光,就令萤火一般,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,不必等候炬火。此后如竟没有炬火:我便是唯一的光。倘若有了炬火,出了太阳,我们自然心悦诚服的消失。不但毫无不平,而且还要随喜赞美这炬火或太阳;因为他照亮了人类,连我都在内。——《热风·随感录四十一》

  六、作业布置

  高二年级计划开展红色记念主题的读书交流会,要求每个班级都要推荐红色经典著作,请同学们积极参与,搜集相关资料以及著作,推荐一部你认为比较好的经典红色著作,并说出推荐理由。

  举例:我推荐的著作是《铁道游击队》

  推荐理由:这是一部......的英雄故事。

  精准点评

  在听课活动结束后,刘丽芳老师回到阶梯教室,与全体老师展开了精彩的评课交流活动。

  在评课之前,刘老师首先给老师们分享了她从近两年《高考蓝皮书》的对比研究中统计出来的高频词语,她指出在新课标、新教材、新高考的背景下,实施大单元教学势在必行。然后结合新课标对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四种课例进行了明确的指导,同时也谆谆告诫老师们大单元并不是对传统教学的颠覆,而是一种守正创新,纠正了大单元教学并不反对传统教学的误区,为老师们澄清了概念,明确了方向。

  最后刘老师针对所听的这节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。她既肯定了这节课充分体现了大单元教学设计理念的优点,能够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精准设置学习目标,落实了目标导向下“教—学—评”一致性教学实践;同时也从学科角度指出了这节课教学设计的不足之处,同时提出了修改意见,明确了落实核心素养的途径;同时鼓励老师们一定要转变教学观念,继续开展大单元教学研究,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,要在研究实践中自我提升。

  刘老师的精彩点评与高位引领,让全体老师醍醐灌顶,使老师们再一次将新课标理念与实际教学链接,更新教育观念,拓宽了教学思路。

  “问渠哪得清如许,为有源头活水来”。教师的脚步是匆忙的,但要有所成长,离不开教研员的引领。在教研员的引领下,教师可以有更高的视角来反观自己和课堂,突破固定思维,少走弯路错路。

  活动最后校长杨新宇对刘丽芳老师的入校指导表示了衷心感谢,同时也希望老师们以这次活动为契机,把教研员提出的宝贵建议作为教学教研新目标,要吃透教材,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,重视高考试题与教材的紧密衔接,紧扣时代的主题,避免照本宣科,鼓励老师们在大单元教学实践的道路上多思考,多反思,提升个人综合素质,加速自己专业成长!

  撰稿:千玉娥

  编辑:李玉敬

  审核:邹曦

  监制:杨新宇

45

豫公网安备 41070302000844号